怎么看,俄罗斯将两名德国大使给赶了出去
俄罗斯驱逐两名德国驻俄罗斯外交官,在预料之中。
8月23日,一名格鲁吉亚男子在柏林遭到枪击暗杀,据信他支持俄罗斯车臣分裂主义。德国猜测暗杀事件与俄罗斯有关,要求俄罗斯驻德使馆配合调查。而俄罗斯认为,这是德国一起普通刑事案件,与政治无关,不应该牵扯到俄罗斯,因此拒绝配合调查。
为此,在12月5日,德国宣布驱逐两名俄罗斯驻德国外交官。
俄罗斯外交部立即回应;德国的做法毫无依据也不友好,莫斯科将被迫采取系列回应措施。于是,12月12日,俄罗斯也对等驱逐了两名德国驻俄罗斯外交官。
俄罗斯的应对做法符合其睚眦必报、以牙还牙的一贯外交风格。
赖人寻味的是,德国选择在英国举行的北约峰会期间,宣布驱逐俄罗斯外交官,显然有迎合美国、强调北约面临着俄罗斯威胁的含义。默克尔在这次吵闹的北约峰会上虽寡言少语,但用实际行动强调了德国要配合美国反俄的政治立场。
但德国的做法美国并不领情!12月13日,美国国会出台《制裁北溪2法案》,给了德国当头一棒!德国立即回应,为了欧洲能源供应多元化,德国需要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要继续坚持推进北溪2项目建设。
这表明虽德俄发生互逐外交官不友好事件,但不会把事情闹大,不会影响两国继续发展和保持务实经贸合作关系。
事情缘由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单的说,一名外国人在德国被枪杀,德国一调查,发觉问题并非是一般性质的问题,而是水很深啦——死者是格鲁吉亚男子托尔尼克·K,40岁,据说是车臣分裂势力的支持者,而枪手是瓦季姆·克拉西科夫,现年54岁,在哈萨克斯坦长大移居西伯利亚。德国认为是俄罗斯蓄意制造的“谋杀”,要求俄罗斯方面给予调查方面的配合。俄罗斯认为,那就是一起普通的案件,不要政治化,所以不理睬德国的要求。最近有媒体报道,说俄总统讲,这个托尔尼克本人就是一名“杀人犯”,在俄罗斯境内参与血腥暴力袭击、关联莫斯科地铁爆炸案。俄罗斯提出的引渡要求一直没有获得回应。德国却说并未接到“引渡的请求”。这就是各说各话。
德国为了敲打俄罗斯,让俄罗斯的两名外交官12月7日离开德国,当时,俄罗斯就恢回复,德国的做法不可接受,俄方将以外交对等原则实施报复,所以12日,俄罗斯就驱逐了德国的外交官2名,还称这是“外交层面的标准操作”。德国表示了“遗憾”,但表示还有“进一步的行动”。实际上仔细观察,德国的外交部长最近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和默克尔并不在一条战线上,是不是于她的控制力下降有关?
德国和俄罗斯发生小小的摩擦,美国看在眼里乐在心上;因为美国正准备制裁俄、德之间的“北溪2”工程所有方,德国已表达了“屈从”美国的意思,美国乐见他们两国掰手离开,越远越好,各个击破是美国梦寐以求的手段之一。故此,如何管控分歧,不让小的事情上升到影响两国的正常关系,才是德国和俄罗斯高层要预防之所在。
英国要走了,法国和美国成了“斗眼鸡”,一旦德国再被攻破,整个欧盟就会滑向崩溃的边缘,美国将向欧洲部署2万多兵力和装备,美其名曰是帮助欧洲的防御和安全,本人认为那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最大的目的是为了看住欧洲,既是帮手也是庞大的武器销售市场,美国大意不得!丢不得!
德国、俄罗斯一定明白个中厉害关系。
首先要纠正一下题目,俄罗斯肯定不会是赶走了两名德国大使,而是驱逐了两名使馆工作人员。如果是大使,问题就严要了,那相当于断交。而俄罗斯驱逐这两名德国使馆的工作人员只是为了报复。报复德国驱逐两名驻德的俄罗斯官员,德国驱逐他们的理由是:他们没有配合调查今年8月份,发生在柏林的一次枪杀事件。俄罗斯认为,该案是一件刑事案而非外交方面的问题。所以,德国驱逐俄罗斯的外交官是一种无理的,不能容忍的岐视,俄罗斯除了采取对等的方式,手段,别无它法。理由很筒单,也很直接。但其中的信息量却很大。
首先说德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件事发生在8月份,按常规已经是一件过气的事。但在德俄协作的天然气工程北溪2号按近尾声,在最后一个障碍过境丹麦经济区,10月30号被丹麦政府批准后,北溪2看似一片坦途,明年中期工程就会完工。在通气即将可以进行的情况下,美国加大了阻拦力度:不仅参议院要制裁这项工程,连可能影德俄关系的过气事也开始发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枪杀者也被逮捕,德国对其身份也掌握在手,并没发现有确凿证据是车臣政府或俄罗斯所为,用一个不配合调查的名义,就做出驱逐俄外交官,影响两国关系的事来,不是怀有特殊的目的,就是愚钝到顶。所以,这件事有可能是有人配合美国做的或为缓和德美关系故意作出的一种姿态。
其次我们还原一下这件事,就可以发现,对德国来讲,这只是一件刑事案,与德国的政治外交无关,德国不应牵涉到外交层面:死者叫贡戈什维利,是前车臣极端分子的一个头目,有多种身份,是格鲁吉亚,同时又是ClA的臥底间谍和线人。曾参与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在车臣叛乱中背负有98条人命,被俄罗斯定为恐布分子,被多方追杀。2015年5月在第比利斯街头曾被人打中两枪,侥幸捡了条命,逃往德国。结果今年8月23日在柏林一家公园,又被一个叫索科洛夫的人枪杀。有消息称,这个俄罗斯人是一个职业杀手。可见,贡戈什维奇的对手要的就是他死。但,要贡戈什维奇死的人是谁?则比较复杂。
美国现在的态度一口咬定是俄罗斯干的,尽管俄罗斯一再否认。德美关系近两年一直不好,德国现在拿俄罗斯开刀不排除有与美国缓和紧张关系的意思,因为美国对德国非常不滿。在与美关系或与俄关系问题上,默克尔可能采取一些让步姿态或权变手法。但在北溪2号问题上,德国却不能不要自己的利益。美国希望把自己的页岩气卖到欧洲,但美国的页岩气质次价高,没法与俄罗斯天然气竞争。北溪2号的实施打破了美国的美梦。美国用欧洲安全的理由来阻滞欧洲国家与俄罗斯接近,想废掉北溪2号。应该说,无论是德国驱逐俄罗斯外交官,还是俄罗斯驱逐德国外交官,都是这场斗争的一部分。俄德虽然互驱外交人员,却口气上保恃低调,大约是不愿意让事态扩大化吧!
俄罗斯驱逐两名德国使馆人员,是报复德国首先赶走了俄方使馆人员。12月初,德国政府宣布两名俄罗斯大使馆工作人员不受欢迎,要求他们尽快离境。德国之所以驱逐俄方这两名人员,是因为他们涉嫌参与了8月23日的谋杀案。那天,车臣裔格鲁吉亚人汉戈什维利,被人用无声手枪🔫射杀。而一名俄罗斯公民涉嫌杀害堪戈什维利而被捕。案件发展,牵扯俄罗斯使馆的这两名外交身份人员吧,他们也有外交豁免权,德方也不可能逮捕他们,只好驱逐了。
这件事动静很大,连俄总统普京都表态说明了。普京是在巴黎开诺曼底模式峰会期间,记者会上被问到时说的。他表示,俄罗斯曾多次要求德国引渡汉戈什维利,但都没有成功。死者是一名参与组织致命恐怖袭击的激进分子,“残忍、嗜血的武装分子”,曾经在高加索地区开展反俄武装活动,并参与了莫斯科地铁爆炸案。显然普京太激动了,也觉得说的过头,也尴尬的做了一下解释,“虽然汉戈什维利罪大恶极,但俄罗斯不会采取暗杀这样的下流方式''。当然,明眼人可以看出,普京对他的确是深恶痛绝了。一般判断,被杀掉也是正常。毕竟,人家克格勃也有那个光荣传统。
事情既然出了,而且双方也进行了对等行动,都驱逐两名外交官,应该到此为止了。一个是德国不会继续打击俄罗斯。不过是从对方叛逃过来的,没有什么价值,意思一下就行了。何况,双方还有合作项目在搞,如北溪二号项目。没有必要关系那么紧张。二是,俄罗斯也想尽快发展和欧洲国家的全面关系,尤其德国法国这样重要国家的关系。这次刚刚开过的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上,普京不仅和乌克兰有所突破敌对关系。更重要的是,继续和德国法国发展了友好关系。这点也是俄罗斯一直积极要做的,如今好不容易形势好转,普京当然不希望破坏了。
所以,双方稍稍碰撞一下后,肯定会趋于正常。这应该是必然的了。
普京果然强硬,一出手就是狠招,直接将两名德国大使给赶了出去。根据中新网消息称,“诺曼底模式”峰会前夕,德国驱逐了两名俄罗斯外交人员。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今年8月,一名49岁的俄罗斯人在柏林涉嫌“杀害”了一名格鲁吉亚公民,案发后,俄罗斯却不配合德国调查,引发了德国不满,所以下令驱逐2名俄外交官。但俄罗斯岂是好惹的,二话不说就开始了反击。日前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称,作为报复措施,俄方决定驱逐2名德国驻俄大使馆人员,并宣布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人,限令他们在规定时间内离开俄罗斯国土。
显然,以牙还牙是俄罗斯的外交作风,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反击你,绝不含糊。这种“报复”风格始终贯穿在俄罗斯的国际交往当中,这就好像当年英国间谍案一样,西方多国驱逐100多民俄外交官,俄罗斯硬是眉头都不皱一下,以同等方式驱逐了多名西方国家外交官,彰显了其绝不受委屈的强硬立场。
当然,此事也干扰着德国和俄罗斯的外交关系。要知道,俄德关系比较单薄,依靠的天然气管道连接,如果因为这么一点小事而黄了,必然会给双方造成巨大损失,俄罗斯没有外汇赚了,德国人也将在寒冷中度日。考虑到这个,普京也没有把话说死,他在“诺曼底峰会”上表示,在柏林遇害的那名男子是一个恐怖分子,曾参加过莫斯科地铁爆炸案,所以在可以的情况下,俄罗斯愿意协助德国调查。
普京的意思是明确的,无论这名男子是怎么死的,但他肯定不是个善茬,德国在没有证据之前就驱逐俄罗斯外交官显然不理智,俄罗斯只能以同等方式回应,显示自己的清白,但他希望不要因为此事而影响德俄关系,莫斯科愿意配合调查。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就看默克尔怎么定调了。
最后谈几个简单的看法吧。首先,俄罗斯是不好惹的。其奉行的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在西方长期的围追堵截中,俄罗斯只能反抗,这也是俄罗斯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如果一时半会向德国妥协了,那么俄罗斯的损失可能就大了,以后所有坏事都会赖在俄罗斯头上,届时,俄罗斯多年来树立的光明形象可能会毁于一旦。
其次,这么一件“杀人案”,普京处理的十分巧妙。他用先“兵”后“礼”这一招,既保住了俄罗斯面子,也给了德国一个台阶下,不至于让双方不欢而散,影响后续的能源项目合作。
最后,俄德关系仍然有很多不确定性。双方既然会因为一个“杀人案”而驱逐外交官,可见这种合作关系并不牢靠,而且德国和俄罗斯在军事上还处于对峙关系,不排除以后这样的事情还是会发生,所以这考验着两国领导人的外交智慧,未来俄德两国还将在敌人和朋友的角色上进行较量。
昨天谈过了:俄罗斯这是对等措施,毕竟在12月4日德国驱逐了两名俄驻德国外交官,理由是涉及一起案件,俄罗斯拒绝配合调查!
对这个事件英武写了很多,但发现阅读量一般。
一般涉及可能的间谍案,相关国家不会指名道姓,更不会摆在桌面上闹腾,去年英俄之间间谍案算是一个特例了。
两个时间点有意思:
12月5日,北约70周年峰会,4日德国驱逐俄外交官(9月发生枪击案后,德国认为涉及俄罗斯,并要求配合调查,遭拒)。算是为北约峰会创造一个好氛围,尤其是跟美国?
12月11日,美国声明准备就对“北溪2”参与国进行制裁,12月12日欧盟峰会开会,俄罗斯宣布驱逐德国外交官!俄罗斯给欧洲国家上眼药!
无论如何,德国与俄罗斯合作的“北溪—2”不会受影响,这个可以肯定!
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任初期遭遇过几次暗杀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针对普京的暗杀阴谋迄今起码发生八次:第一次,参加恩师葬礼遭暗杀。2000年2月24日,普京刚当总统才两个月,普京参加恩师葬礼时第一次遭遇暗杀未遂。不过俄安全情报机构及时挫败了这一暗杀计划。第二次,出席雅尔塔独联体峰会险遭恐怖袭击。2000年8月18日,普京参加独联体非正式峰会时,遭遇暗杀。不过俄安全机构从海外获得密报,俄警方迅速逮捕了4名车臣男子和几名来自中东的嫌犯。第三次,出访阿塞拜疆险遭炸弹袭击。2002年1月9日有人准备普京出访时暗杀,不过被阿塞拜疆安全部门挫败。第四次,精神病人男子驾车闯克里姆林宫。2002年2月6日中午,一名中年男子驾车冲去克里姆林宫围墙内,被安全卫兵包围起来。其实这名男子不是精神病,他的目的就是普京。
第五次,回家必经之路旁暗藏40公斤炸药。2002年11月28日,普京车队发现了公路附近一些神秘爆炸装置。第六次,公路桥下惊现手工炸弹。2003年6月23日,一名警察在普京车队通过的公路巡逻,发现了一个手工制作的爆炸装置。第七次,两名“特工”想在普京访英时实施暗杀。2003年10月12日,英国反恐小组逮捕了两名准备暗杀的俄罗斯男子。第八次,莫斯科街头惊现两校“汽车炸弹”。2004年9月18日,俄安全部门在莫斯科市中心拆除了两枚对总统车队发动袭击的汽车炸弹,并逮捕了一名恐怖分子。
美国和俄罗斯谁会刺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如果泽连斯基意识到美国和西方提供的武器越多,乌克兰的战火越旺,乌克兰人民的灾难越重,真心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俄乌争端,美国一定会痛下杀手,另外扶植一个傀儡,然后再嫁祸于俄罗斯。剧情如何发展泽连斯基应该心中有数。
“普京智囊”之女死于暗杀,谁为此负责
根据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21日的消息,当地时间8月20莫斯抖郊外发生一起车辆爆炸,驾车人当场死亡,死者杜金娜是俄罗斯记者兼社会活动家,车辆驾驶人座椅下装有400克TNT高爆药。俄方称幕后是乌克兰所为,乌方极力否认是该事件的黑手。
杜金娜是何许人也,是普京的“智囊级人物杜金”的女儿,杜金俄罗斯的著名的论理家,1962年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思想右倾保守,著有《地缘政治的基础》,该书内容600页,俄罗斯列为军事院校教材使用,主张地缘政治扩张,结盟、一体化,重整俄罗斯大国雄风,该人物是俄罗斯政治军事“智囊级人物,”杜金触动西方国家政客的神经,也是西方囯家除之为后快的眼中钉、肉中刺,杜金和女儿参加一场演讲活动结束后,临时换车回家逃过一劫,该爆炸案预示着俄罗斯与西方将上演血雨腥风的谍战大戏。
叙利亚战事未消,乌克兰又来生事,普京遇上大麻烦了吗?
叙利亚战场态势已经趋于终结,出现戏剧性反转的可能性不大。乌克兰最近和俄罗斯的刻赤海峡冲突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儿,也没有牵扯俄罗斯多少精力,谈不上普京或者俄罗斯遇上大麻烦。实际上,俄罗斯在这两个方向都处于有利态势,在叙利亚算是超额实现预期,在乌克兰方向上收益和损失相比,还是收益要大得多。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因为收复克里米亚被西方制裁得不偿失,这种说法有个问题,就是西方制裁俄罗斯又不是只有克里米亚一个问题,没有俄乌冲突,还有叛徒中毒之类的呢。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是俄罗斯外交的常态,这不是俄罗斯单方面能改变的。对于外交决策者来说,能不能遇上麻烦,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遇到问题后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不能把不遇上麻烦作为自己的外交任务,否则,就会不断碰到敲诈勒索的歹徒。
俄罗斯不会把维持与西方的友好关系作为自己的国家利益,更不会是核心利益。这是俄罗斯外交思想和某些人近乎本质的区别,俄罗斯的任何一所国际关系专业院校都不会教自己的学生把和某个国家甚至某些国家的关系界定为本国的核心利益。把和某个国家的关系确定为自己的国家利益,以及把和某个国家关系的某种状态当做自己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想法很没出息。
老铁不认为这两件事让普京遇上了麻烦,他的麻烦只在两年多之前,此后的一切对普京大帝来说,都是应付裕如了。克里米亚事件有观点认为俄罗斯必完蛋,那只是俄黑们的癔想,其实是让北极熊彻底掌握了自己的七寸;稳固了巴沙而也让北极熊护住的国运命脉,其它对普京来说已经谈不上大麻烦了。
依靠美国策动拉达会议政变上台的巧克力,紧急启动的乌克兰投北约,让美国彻底堵死俄罗斯这个唯一便捷出海口绞杀北极熊的合谋,迫使普京出手,果断拿到了克里米亚这个被美国用来绞杀北极熊的绞刑架。从此整个黑海就被北极熊的大巴掌覆盖了,任何对手也无法从这里对俄罗斯实施真正的战略威胁;再稳住了巴沙尔政权,就保了这条俄罗斯国运发展的唯一命脉——黑海至地中海再到大西洋、印度洋。从此不仅稳住了俄罗斯安全战略基本盘,还使其安全和经济、外交环境日趋向好。
而这次刻赤海峡冲突是乌当局再次送礼,让俄罗斯对刻赤海峡通行管辖权的实施得以机制化,使与其实行对抗政策的乌克兰方面失去对亚速海及乌东南地区的控制主动权,目前已经陷入要通到达亚速海和乌东南地区,只有三个选择,①拿鸡蛋撞石头自取其辱,却不得其果;②是按俄方管辖程序申请报备等待批准通过,等于承认了俄方的管辖权;③就是不走刻赤海,让乌东南地区的经济和安全陷入困境。这种情况已经让巧克力当局的这轮政治操作的结果适得其反,而向北约等势力的求救也不被理睬。
在无计可施的条件下,目前只能硬着头皮在俄乌边境部署军力、搞各种针对俄罗斯的军演,把双方对峙局势推升到极其危险程度。在这种局势下波罗申科签署命令,废除了确定克里米亚主权归属和双方国界的《俄乌友好条约》,这是这个大菠萝给俄罗斯送出的最大礼物,从此乌当局失去了它主张克里米亚主权的最有效依据;在目前双方对峙的紧张局势下,一旦引爆战争,其结果不言自明,而战后乌方再想恢复原始边界,没有了条约的依据就只能凭俄方意愿了。
面对如此绝对有利的局势、地位,老铁在这轮“乌方又来生事”中找不出让普京遇上任何麻烦的因素,相反巧克力的这种政治操作,倒送给普京对未来乌克兰绝对主动的互动地位,他连做梦都得笑醒喽。
乌克兰又来生事,而且还给普京生出个大"麻烦",完全没有看出来。难道是克里米亚要被抢回?还是刻赤海峽失去控制?甚至是俄罗斯有被侵略灭国的危险?普京敢用军事手段扣船押人,绝不是不计后果的鲁莽行动,应该是一切尽在掌控中。
乌克兰干嚎嚎,动不了俄罗斯半根毫毛,只能宣布国家进行战时状态。这是要和俄罗斯开战?还是防止俄罗斯开战?不开战东乌已经事实上失去了控制,开战等于名正言顺送给了俄罗斯。这还不算,西乌克兰都有彻底被占或被吞并的危险。这点波罗申科看不透?还是普京看不透?那么他们俩谁应该胆寒?
北约的反应和应对之策完全在普京的预料中,别说帮乌克兰打仗,"雷声"也大不到哪里去。欧盟连制裁俄罗斯的决心都下不了,普京第一时间给默克尔打电话,无非是先发制人,在舆论上占据主动。欧洲不着急,特朗普着什么急?乌克兰事关欧盟安危,在美欧心生裂隙之时,普京出手威胁欧盟,正中特朗普下怀。对乌克兰和北约会如何反应,普京不但有预判,而且准备充分应对自如,连小麻烦也没有多少,更别说大麻烦了。
乌克兰成功试射巡航导弹,甚至放言能够生产核武器,这些都吓不住俄罗斯,必定这些俄罗斯早就有了,而且数量上占优。仅就胆量上说,普京也胜常人一筹。普京真正担忧的不是目前北约会怎么样,而是乌克兰在北约的帮助下,正在走出历史上最孱弱的时期。虽然现在不对俄罗斯构成威胁,将来必定会成为俄罗斯的威胁。
克里米亚是俄乌解不开的死结,东乌又是一块即将到口的肥肉,即然到手,普京就永远不会割舍。有这些利益障碍横在中间,乌克兰换任何一个总统,俄乌关系都不会好到哪里去。即使暂时关系有所缓和,也是乌克兰谋求修身养性,积蓄反抗之力。俄乌之间迟早必有一战,一劳永逸地解决乌克兰这个后患,是普京的基本战略和必然选择。
从这个角度看,打压乌克兰,瓦解乌克兰,甚至吞并乌克兰都不应该惊奇。许多人认为俄罗斯经济不支撑打一场战争,但对于乌克兰这种比俄罗斯经济还要差的多及军事实力差无数等级的国家,战争的成本应该是最底的。要等普京把经济搞起来再解决乌克兰问题,恐怕得等到候年马月。当然,除非油价暴涨,而国际局势紧张无疑是引发油价上涨的一个因素。
行动的主动权在普京手里,舆论和制裁只不过是皮毛,根本不值一顾。普京赢得国内外赞誉靠的是对外强硬,而不是治国有方。刻赤事件一发生,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就断言普京是最大受益者,因为普京的国内支持率正在急速下降,急需某种事件刺激来提升。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从克里米亚建限高桥,到封锁刻赤海峡,把亚速海变为乌克兰的死海,这都是对付乌克兰棋局的一部分。一个公共海道,让乌克兰通行,即威胁不到克里米亚的安全,又不会威胁俄罗斯管理刻赤海峡的现状,何至于武力回应?不用军事手段不是照样能扣船押人吗。
刻赤冲突的最大赢家是俄罗斯,其目的就是逼迫乌克兰走上绝路,做出某种不理智的行动。俄罗斯正在寻找和创造机会,普京不但没有麻烦,而且很可能再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