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原创小故事推荐?不限题材,要头条首发
故事:扔掉的幸福
刘娟是个作家,每天的任务就是写小说、查资料、发稿。
丈夫见她每天伏在写字台前写写画画,很是心疼。帮不上什么忙,就承担起家里的全部家务。
“娟娟,洗洗手吃饭了。”
“娟娟,给你泡上茶了,歇一歇,喝点水吧。”
“娟娟,你半天没动窝了,累不累?出去透透空气再写吧。”
每次听到丈夫这些暖心的话,刘娟一点都不感觉幸福,她认为丈夫打乱了她的思路,就没好气的说:“去,一边去,别打扰我。”
遇到这种情况,丈夫不跟她计较,而是一声不吭,真的一边去了。
刘娟有一个习惯,就是晚上10点以后,喝一杯咖啡。每天到了这时候,丈夫都会悄悄地把煮好的咖啡端到她跟前。
看着丈夫端上来的咖啡,刘娟不是感激,而是觉得他无能,就会干这些婆婆妈妈的小事。
时间长了,她越来越看不起自己的丈夫,觉得他就是一个没有骨气,没有男子汉气质的家庭妇男。
开农村巴士的阿文,感叹当日生意凄凉,连大票都未收到一张。突见前方有三女孩招手搭车,白衣白裤白鞋,脚上还每人都捆有红绳。阿文停车靠边,待她们坐稳就朝前开。
“师傅,我们到大树村,快点,赶急。"
车加速,一会就到村口。三女孩赶紧下车,递给阿文一张大票。当阿文一元五元的找补时,一女孩催另两人道:“不要了,快点,时辰要到了"。说完三人慌慌忙忙走了。
阿文回到镇上家中,清点收入时,发现那张大票,变成一张祭死人的钱纸。阿文记得当时看得很清楚,后摇摇头,未放在心上。
恰巧第二天有事到大树村,和村民闲聊说到这事。村民都说本村没阿文描述的人,但一村民讲道,他家的黑老母猪昨天傍晚下了三只白猪。好奇的阿文请求去看看,去到猪圈,只见黑老母猪身旁偎依着三只白猪,蹄子上面都环绕一圈红毛。
阿文明白了,原来昨晚他拉的三个那么急,是急着投胎。
那是六十年代末,二十五六岁的牧远精明干练,责任心强,刚复原不久,就被分配到县城粮库工作。
深秋时节,领导派牧远和另一同事到百里以外的乡粮店送三千斤粮食。
早上八点牧远和同事就套上几匹马,拉着一车粮食出发了。一路秋高气爽,阳光明媚,路上行人不多,树上时不时飘下被秋风吹落的枯叶,鸟儿欢快地跳跃在枝杆上。田里的麦苗阡陌纵横地伸向远方。因忙于赶路,牧远和同事无心观看路边的景像。
到目的地已是申时,卸好粮食,喂喂马,已是掌灯多时,牧远和同事轻松地迎着夜幕往回赶。
月亮早已挂上树梢,路上投下婆娑树影。没有行人,马蹄嘚嘚地敲击地面声和马车的颠簸声,显得格外刺耳。路边的树木很快地向后移去,时时传出被惊动的鸟巢地躁动和猫头鹰呜呜着扇动臂膀的声音。银色的月光铺满大地,给大地增添了些许清冷。
大概子时时分,马车改道一条斜路,路俩边长满的纵横交错的杂草,寒湿之气像是从地下钻出来似的,浓浓的弥漫在周围……马车悄然驶进一片坟地,突然,马儿咴咴叫着停了下来,牧远挥了几下马鞭,能听到马蹄用力蹬地的声音,马车好像被什么东西给挡住了一样,纹丝不动。从不信邪的牧远和同事望着月光下那一座座坟莹,心里也不免发毛。牧远和同事壮着胆子下车查看,路很平坦,车轮一切正常。“✘的,用尿浇你个✘孙。”牧远口气充满挑衅。俩人把车轮用尿浇过后,坐上车,牧远挥起马鞭,“驾!”清脆的马鞭声刺破寂静的天空。那马车嗖的一下蹿出了坟地。
《姐弟俩》
姐弟俩同母异父。姐姐姓茆,今年19岁,弟弟姓邹,今年9岁。五年前,他们分别生活在不同的两个家庭。
姐姐8岁那年,父母离异,妈妈再婚重姐家庭,2年后生下弟弟。姐姐跟爸爸生活,没多久,爸爸患糖尿病,后发展成尿毒症导致失明。由于爸爸重病无法工作,每天还需要大量的医疗费,家里生活非常拮据。姐姐从小喜欢唱歌弹吉它,这时她失学回家,一边照顾病重的爸爸,一边外出卖唱挣钱补贴家用。14岁那年,爸爸病逝,姐姐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她感到很孤独,整天呆在出租屋里不出门,常常与老鼠作伴。
妈妈知道后很心疼女儿,三番五次的劝说她到新家和继父、弟弟一起生活。来到新家,看到可爱的弟弟,姐姐也变得开心快乐起来。生活刚稳定,新家又突然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三年间,继父因车祸,妈妈因病先后逝世,姐姐再次受到致命的打击。并且,这次身边还多了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弟弟才7岁,哭着喊着要爸爸要妈妈。这时,姐姐抱着弟弟悲痛欲绝。好心人看到这种情况,劝姐姐把弟弟送去孤儿院或送人收养。姐姐想起自从来到新家,弟弟给了自己很多快乐和温暖,姐弟俩感情很好,怎么也不忍心送弟弟走。弟弟也死死抱住姐姐不放手。姐弟俩抱头痛哭。姐姐摸着弟弟的脸,边擦眼泪边安慰说“弟弟,有姐姐在你别怕,今后我出去挣钱养你长大,哪都不送你去”。从此以后,姐姐同时做两份工作,白天当收银员,晚上到酒吧住唱,用挣来的钱送弟弟到寄宿学校就读。弟弟失去父母后,性格虽然变得木讷内向,怯懦自卑,可对姐姐疼爱有加。每当学校发放点心面包,他都舍不得吃,全部带回家给姐姐,姐姐买水果回家,他也找借口不吃。姐姐生病拉肚子,弟弟跑前跑后端水喂药,一会儿看不到姐姐就到处寻找。就这样,姐弟俩互相鼓励,互相关心,相依为命,生活虽然凄苦,可心里感到暖暖的。
姐弟俩的故事感动了社会爱心人士,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们生活帮助和精神安慰,引导他们化悲痛为动力,走出困境,重新寻找属于他们的快乐人生之路。
《千里有缘(圆)来相会》
说从前有一对母子,儿子名字叫来福,日子过的非常贫寒,依儿子打柴为生,可来福都二十好几了还没有媳妇,但来福为人忠厚善良。
一天来福回家的时候,在路边发现一个奇怪的东西,圆圆的一个肉球,相拳头那吗大,有嘴,有鼻,有眼睛,还有两个小小的耳朵,无腿,无臂,来福好奇,也不认识是什么东西,天冷又怕冻死了它,就把这个东西拿回了家。
母亲也很善良,吃饭的时候就往它的小嘴里喂一点,也很好喂日益见长,母子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圆)。
圆一天天长大,渐渐的长出了小翅膀,也能听懂人话,不久就会飞了,生活也能自劳自食。
圆飞到外边,常常叼回一些东西,有好吃的,有好用的。
时间久了圆长的更大了,叼回的东西更多了,母子不需劳动应有尽有。
老太太晚年得子,心想现在什么都好,就是没有儿媳妇,就和圆说能不能给我找到个儿媳妇,
不久圆从外面叼回一只秀鞋,这东西又没用放在家中母子也没在意,
原来这只鞋是千里之外,官家之女路过此地,小姐在河洗脚,鞋被圆叼回来的,官家查明原因,带着小姐来找秀鞋,听完母子讲的故事,官家父女说,这就是千里有缘(圆)来相会,官家小姐和来福喜结良缘了!
上个月,我儿时的伙伴中有一位说:"我们一晃就老了,现在大家见上一面都难,大家相约一个时间,约起出去耍一趟"。
我听后这个发起人的议见,也非常赞同。回想起儿时的我们,没少吃苦。在70年代那个艰苦的岁月,幼小的我们就跟大人一样下地干活,收割庄稼,栽秧,打谷,喂鸡,喂猪,上山找柴草回家煮饭,处处要强的我们,记得有一次上山找柴草遇到狗豹子,我们不懂这种拖着长尾巴的狗是吃人的,尽把它们当狗一样的善待,还把我们舍不得吃的午餐(馍馍)喂它们,可这种拖着尾巴的狗不领我们的情一一不吃,看一下我们几个小伙伴就走了。那天把柴草背回家,向大人说起不一样的狗,把大人吓了一跳……
儿时的我们一晃都变老了,大家听到这个约起出去耍的决定,大伙都很高兴的赞同,一些说到XX山庄,一些说到xx城市……最后大家都听发起人的,到一个湿地公园耍。
那天大伙跟随发起人到了湿地公园,没想到发起人尽把大家带到一个宾馆,听她们所谓的保健品推销会议,大伙被关在一个会展厅听产品的介绍,大家才知道被儿时的同伴欺骗,会后还喊大伙购买保健品……
真是时间会改变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许多人不重亲情友情,为了一己私利,背叛自己的人格与道德。真是"以前人心单纯,现在人心复杂"!
老子生在哪里,在哪里传道
老子生在楚国苦县。老子没有传道,也没创立道教。道教是后人奉他的《道德经》为经典而立的,老子不知道这事。即使这个《道德经》,也是守边将军有些讹地硬让他写的。不写,就不放他西出阳关。他为了西出阳关,作为交换条件,才写了这部5000言的《道德经》。写完以后,就西出了阳关,不见了踪影。🙏不过,道家有记录。对于他们的记录虽我无从核实,但还是尊重的。理由是:人家以真诚之心践行一生的,又怎么可以怀疑其意义?退一万步来讲,自己确实无知,但总可以当比喻来领会其中含义吧?佛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伐语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非非法?小说、童话,都是从这个语言修辞学基本常识发挥来的,无非是要明白道理。同样,我对无从考证的宗教事迹,也持这种态度。下面几张图有道家关于老子源流的说法,其中就包括老子传道的区域,不再赘述。
《史记》、《汉书》、《后汉书》以及北京大学哲学教授郭兰芳《论老子哲学思想》一书均记载:老子出生在楚国(原陈国,后被楚灭)苦县(现河南周口鹿邑)厉乡曲仁里。
另,台北中华道教学院马炳文于1990年提出:老子出生在安微涡阳的根据比鹿邑多。
未有明确记载老子收徒传道,老子一直在周王室任守藏室史,前535年被免职,出游鲁国,孔子向其学葬。前530年复职,前526年孔子适周拜学老子。前516年免职,回故里,前501年孔子至老子故里拜学。后老子往秦,留下《道德经》一文传世。
传说成都青羊宫是老子传道的地方。《蜀王本纪》载: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三年后,老君降临此地,老君显现法相,尹喜敷演道法。
老子,姓李名耳,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但有争议,也有人说在安徽境内。
老子在周朝时任守藏史,相當於在今天的國家圖書館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