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孙传庭死了就意味着明朝亡了呢
崇祯十一年后,孙传庭从巡抚被贬为白丁,此前文武双全为大明呕心沥血的卢象升督师战死,也因为关宁军在高起潜这个阉党控制下见死不救。杨国柱虎大威王廷臣曹变蛟几位将军虽然敢战,但话语权没有,全被杨嗣昌付宗龙汪乔年甚至洪承畴这些不通军务的都师压制。余下的九边总兵不是私心重就是贪生怕死之辈,吴三桂能战但私心重,黄得功陈永福敢战但实力太弱,山西王朴,山东刘泽清,湖北左良玉陕西贺人龙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后期南京史可法虽有谋敢战,但同样指挥不动南明的那些贪生怕死的军阀。只有孙白谷这位明末督师陕西军政期间,雷厉风行改革,做了当时崇祯帝都做不到的官绅缴税,抄没不登记的私田分给佃户增加军粮。随着李自成的攻入陕西,孙白谷陨落,明朝已经没有一位有勇有谋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督师或者大将可以拒敌李闯军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明王!
个人认为;按照自己对明朝末期这一段历史的理解,在当时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军中,实际上只有张献忠和李自成这二支部队最有可能取而代之……而在和这二支农民军作战的官军中,孙传庭所率领的秦军是胜率最高的。但是因为当时遍地灾荒导致饥民基本上走投无路而不得不加入到农民军的部队中,所以李自成就是在屡战屡败之后依然可以东山再起,因为这个就是当时的动荡的大环境所造就的。而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又是一个刚愎自用又反复无常的人,对于孙传庭这样的优秀将领做不到大胆放权、疑人不用……经常会急于求成的遥控指挥而又缪误百出;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崇祯在三月份把孙传庭从监狱里放出来领兵之后,又无可奈何的让他披挂上阵对付农民军,并兼督河南、四川军务,不久又封他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督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北军务,并赐予尚方宝剑。虽然如此,实际上崇祯对孙传庭还是相对苛刻的,粮草和军备都十分缺乏。孙传庭没有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当时的军队屯田多被地方的豪强所霸占。孙传庭便冒着可能得罪高官的危险,将屯田强行要回充作军饷,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八月,在崇祯的一再催促下,孙传庭在西安关帝庙誓师,统率总兵白广恩、高杰、牛成虎等部十万众东出潼关,同时檄调各路人马夹攻李自成。然而孙传庭自己也清楚,陕西军此时还没准备好。但是受忠君思想的影响,孙传庭只能匆匆忙忙的上路。之后就是著名的郏县之战,这一仗双方都打的异常惨烈,孙传庭所率领的官军在几倍于己的农民军的围困下死亡四万余人,损失兵器辎重数十万。此役,大明仅有的“一副家当”损失殆尽,明朝实际上成为了待宰的羔羊,而李自成农民军的战略问题也自此迎刃而解,他们此后不断地扩大战果,乘势夺取关中。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万军最后围攻孙传庭,孙传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孙传庭在作战中力竭战死,时年51岁。他的死也意味着和农民军最后作战的部队已经丧失殆尽,明朝灭亡进入了倒计时。
第一:时间,满清和农民起义达到高潮。第二:这时候的孙传庭是明朝最后能带兵打仗的元帅了。第三:崇祯给孙传庭的是大明最后还算精锐的军队。如果孙传庭败了,大明就完了。所以说传庭死,大明亡。
孙传庭的介绍和事迹,我也不用多说,自凡是会看这篇文的,十有八九也是知道些明朝历史的,所以这里就说孙传庭的死为啥会对大明有这么大的影响。
先放个背景,正当辽东和西南又起战事的时候,在中原商洛山隐匿了一年多的李自成又重新带着几千人出来闯荡,因为战事频繁,被高额的税收压得喘不过气的中原百姓纷纷投向了李自成的大军,很快到1640年,李自成就有军数十万,并且在正月十二日攻克了洛阳。凭借着福王的家产,李自成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军队,并且安抚了河南各地的贫民。此后到1642年,李自成三战开封,虽然未能攻克开封城,但是基本全灭河南的明军主力,尤其是朱仙镇一战,打的左良玉再也不敢和李自成交手,可以说,崇祯年出的几位军事人才,到这个时候,就只有孙传庭和吴三桂了。但是吴三桂必须面对辽东日益强大的满清,根本无法回援关内,所以大明能依仗的,就只有孙传庭了。
我们再看看孙传庭的能力,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李自成第二次围开封之时,崇祯帝从监狱中提取孙传庭,赴陕西担任三边总督,然后在陕西进行了一番整改。他先是杀了兵油子贺人龙,又征收了被地主霸占的军屯,强大了自身实力后,接着募兵十于万,把关中整治的仅仅有条。接着崇祯催战,然后孙传庭无奈,只能领军出关,于郏县和李自成发生了激战,史称柿园之战。此战孙传庭用计力挫李自成,后因闯军势重,不得已而撤回了陕西。
孙传庭自柿园之役败归陕西后,到处招兵买马、发展生产、置办武器,经过大半年的努力,陕西官军实力有显著增长。五月,崇祯命孙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不久又封他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督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北军务,并赐予尚方宝剑。八月,在崇祯的一再催促下,孙传庭在西安关帝庙誓师,统率总兵白广恩、高杰、牛成虎等部十万众东出潼关,同时檄调各路人马夹攻李自成。然而孙传庭自己也清楚,陕西军此时还没准备好。但是受忠君思想的影响,孙传庭只能上路。
之后就是郏县之战,具体经过我就不详说了,总之官军死亡四万余人,损失兵器辎重数十万。此役,大明仅有的“一副家当”损失殆尽,成了待宰的羔羊,民军的战略问题也迎刃而解,扩大战果,乘势夺取关中。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万军围攻孙传庭,孙传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孙传庭战死,时年51岁。
孙传庭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捯饬出了一只能和李自成抗衡的大军,足以说明他的实力之强。而崇祯的匆忙催战,只是扰乱了战局,其实只要孙传庭据守陕西,李自成就不敢北上打京城,而多给孙传庭一些时间,也足够把陕西整顿好,再加上中原和关中几年大乱,北方的藩王已经被折腾的差不多了,只要恢复生产,大明的税收还可以多喘几年气,不至于被活活“饿死”。所以说孙传庭死,大明战局完全颠覆,大明也就彻底要凉了。
“传庭死,而明亡矣”,这句话是古人对明朝大将孙传庭最直白的评价。明朝晚年内忧外患,内有农民起义军烽烟四起,外有八旗铁骑连年南下入侵。在大明王朝陷入危机存亡的紧急关头,孙传庭在关内屡次击败农民军,为大明王朝续命多年。然而由于崇祯皇帝刚愎自用,孙传庭被崇祯皇帝囚禁了三年之久,后来遗憾的战死潼关,明朝也最终灭亡在农民起义军手中。
孙传庭的功劳
崇祯初年关中地区出现大饥荒,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明朝的腐败统治。各路农民起义军的总人数有上百万人,明朝的地方官员对此束手无策。眼看整个关中地区就要被农民起义军占领,孙传庭自愿请缨做了陕西巡抚,组织了战斗力强悍的“秦军”,将农民起义的浪潮压了下去。
孙传庭到达陕西之后,首先打击了高迎祥为首的大顺军势力,高迎祥在子午谷被孙传庭伏击,大顺军主力全军覆没,高迎祥本人也被孙传庭俘虏后押送北京凌迟处死。之后孙传庭又击败了李自成,李自成仅仅带着17名骑兵逃走。
孙传庭被关押
在打垮高迎祥和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军后,孙传庭又扫平了关中地区的几支小股起义军,基本荡平了关中地区的起义军势力。然而在孙传庭平定关中农民起义的同时,清朝八旗军在辽东攻城略地,兵锋已经逼近山海关一带。
崇祯皇帝认为起义军已经不足为患,便将孙传庭的“秦军”调到辽东对付八旗军。孙传庭据理力争,遭到了崇祯皇帝的猜忌,被崇祯皇帝关押了三年之久。孙传庭被关押之后,关中地区的起义军势力开始逐渐扩大,李自成卷土重来聚集了数十万起义军,打的关中明军节节败退。
传庭死,而明亡矣
孙传庭再次回到关中的时候,李自成的起义军已经成了气候。孙传庭使出浑身解数对付李自成,却始终投鼠忌器,无力再将李自成剿灭。崇祯十六年,崇祯皇帝要求孙传庭出潼关跟李自成决战,孙传庭认为决战的时机不成熟,不愿意领兵出战。
但是崇祯皇帝屡屡派人催促,孙传庭只能硬着头皮出战。潼关之战明朝精锐全军覆没,孙传庭也战死在潼关城下。崇祯皇帝认为孙传庭是畏罪潜逃,没有给孙传庭下发抚恤。孙传庭战死后,明朝失去了最后的倚仗,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总结
孙传庭是明朝后期唯一能够倚仗的大将,崇祯皇帝先夺取孙传庭的兵权,又将孙传庭囚禁三年,给了李自成东山再起的机会。后来崇祯皇帝又屡屡催促孙传庭出战,导致了孙传庭兵败身死。崇祯皇帝杀死袁崇焕,逼死孙传庭,与其说“传庭死,而明亡矣”,不如说明朝的灭亡,是崇祯皇帝自作自受的结果。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经济危机
对于全世界影响较大的经济危机包括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代表国家是英法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经济滞涨。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导致经济迅速过热发展,产品生产出来,但消费能力未能跟上,导致国家赤字上升,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止发展。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代表为金融业,范围波及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东南亚诸国等。其问题出自于2方面:1方面是因为东南亚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引来过多国际热钱,由于这些国家过分依赖这些热钱而且没有对应能力,在经济出现问题时候,这些热钱迅速撤离,导致经济迅速崩塌。而另一个则是国际金融炒家恶意炒卖货币,人为搞乱汇率,导致这些国家货币迅速贬值,引起世界范围内的货币抛售,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受损。除了中国香港外,其余地方均受到严重影响,其中以韩国,泰国最为严重,甚至达到其货币几成废纸的地步。
2008~2009年次贷危机:不用多说,现在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还在延续。
过去四十年里著名的经济危机有
1.1982年拉美主权债务危机
2 .八十年代美国为主的储蓄贷款危机
3 .1987 年由于电脑程控原因造成的全球股市崩溃
4 .1989 年美国的垃圾债券危机
5 .1994 年墨西哥龙舌兰酒危机并扩延阿根廷等周围国家债券崩溃
6 .1997-1998 年亚洲危机,从泰国开始,扩延到韩国,印度尼西亚,老挝,香港,马来西亚,同年苏联发生了碳复制危机
7 .1999-2000 美国互联网金融危机
8 .2007-2008 全球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房屋市场崩溃
东汉开国功臣邓禹,西征惨败背后的真正原因只是贻误了战机吗
谢谢悟空邀请,西征惨败背后不只是贻误战机,公元27年,邓禹率部到陕西潼关东,邀冯异共同迎战赤眉军,冯异认为赤眉军尚强,应将其放过去,东西夹丟才能获胜,但是邓禹邀功心切,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是远道而来,已经是疲惫之师,粮草不足,部队饿着肚子怎么打仗,赤眉军用计在车上尽装泥土,少量豆子覆盖在上面,赤眉军洋败弃辎重退走,邓禹军士争相取食,赤眉军乘机还军猛攻,冯异赶来救援,赤眉军败退,这时邓禹应该退兵,不应该继续追击,结果全军覆灭,只有24人逃回宜阳,冯异也被击败,弃战马徒步逃出,邓禹引咎辞职,交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数月后拜右将军,天下平定,刘秀加封功臣,封邓禹为高密侯,但是撤销左右将军职务,邓禹有子女13人,公元60年,汉明帝命人绘28功臣像,挂于南宫云台,邓禹名列第一,公元1388年明洪武21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37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后汉时期大臣只有邓禹,冯异。
谢邀,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君臣生隙败象生
建武元年,刘秀在鄗即皇帝位,因邓禹和他既是长安读书时的同学,现在也正为自己攻打长安。所以拜他为大司徒,封酂侯食邑万户,时年24岁。然而蜜月期总是短暂的,在意气风发没几日,邓禹就和刘秀产生了矛盾!
话说当时众将都想最先进入长安,好在开国功臣谱上抢个好位置,于是就联名请求邓禹攻打长安。但邓禹非凡夫俗子,猜出了诸将的心思外,也看出了自己的不利局面。他语重声长的劝诸将:“你们的心思我可以理解,但也请你们冷静的听我一言。现在我们的确是人多势众,但妇女儿童占了多数,真正能作战的所剩无几。令人发愁的是粮草军械消耗极大,且没有补充的来源。反观占据长安的赤眉,却是兵多粮足此他们的优势。凡事都要辩证的看待,才能得出不偏不倚的结论。例如赤眉原本就是一群绿林好汉,其本性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他日食无粮。所以缺乏一个长远的计策,如此坐吃山空焉能不败。”我通过研究地图,发现北边的上郡、水地、安定三个地方时地广人稀,粮食猎物也多。我们前往那里获得补充以后,再耐心等待赤眉弹尽粮绝,然后一鼓作气即可攻进长安!
此论一出,首战不说诸将的态度,光是刘秀的话就够邓禹喝一壶。据后汉书记载刘秀的原话是“司徒,尧也。亡贼,桀也。长安吏人,遑遑无所依归。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然而任凭刘秀掷下狠话,邓禹的牛脾气还是犯了。
诸将争权内力耗
对刘秀的命令置若罔闻,邓禹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上郡等北边地区,接下来就是分兵把手各处好休养生息,原以为水到渠成的事情却横生枝节。由于恂邑这个地方易守难攻且民殷富实,所以冯愔将宗歆杀了并反出了了邓禹。不知缘由的邓禹为了和气,强压住心中怒火派使者前去察查细节。刘秀听说后询问使者:“冯愔最信任的人是谁?”答曰:“护军黄防”随后刘秀根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则,判断最后一定是黄防将冯愔捉拿归案!果不其然,黄防仅仅过了几日就冯愔送至刘秀驾前治罪,虽然念及冯愔的功劳没有斩首弃市,却也不能带兵作战了。
原先众志成城的西征大军,经此风波损失了宗鑫、冯愔、樊崇三位大将,其也是西政失败的一大因素,也充分说明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团队的力量才是不可战胜的!
军事能力稍弱
建武三年,因邓禹率兵征西却迟迟不见捷报。无可赖何的刘秀便另派冯异前去。刚好邓禹率残兵败将往回走遇到了冯异,两人合兵一处要求继续攻打赤眉报仇雪恨。冯异反驳道:“赤眉虽战斗力不强,可架不住人多,只能以高官厚禄招安,若死战我们的损失也很大。如今你前往渑池与我成钳形之势,则胜券在握!”头脑发昏的邓禹却听不进去,独自率攻打赤眉。没曾想一群土匪也玩起了兵法,先是佯装失败撤退,然后将辎重留在了现场。可别小看这辎重,最上面的一层是粮食,其余皆是土石。邓禹军见到粮食,纷纷争抢一时间队形打乱。战机已现的赤眉抓住有利机会,一举歼灭了邓禹军队。此战邓禹阵亡3000余人,自己也逃到宜阳才转危为安!
而冯异经过收拢失散的士卒后还得兵万余人,于是和赤眉约好了决战日期。心眼多的冯异,事先安排自己的人穿上赤眉的衣服埋伏与两旁。那一日将军都杀红了眼,藏于两旁的冯异军也趁水摸鱼,由于真假难辨赤眉战败四处逃串!
综上所述,邓禹征西失败的原因,一是自己指挥能力欠缺,二是君臣意见不和,三是诸将见利忘义!由此可以得出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统一思想,并齐心协力才能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