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兰简介
桑兰,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97年获得全国跳马冠军,1998年7月22日,参加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
2002年进入北京大学新闻系攻读学士学位,2007年7月。从学校毕业。2008年成为北京申奥大使之一,同年担当北京奥运官方网站特约记者。2011年4月6日,桑兰维权律师团队在美国组建完毕。
2011年8月9日,桑兰代理律师海明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检方拒绝就桑兰性侵案展开刑事调查,8月30日,遭律师海明起诉。2014年4月14日凌晨,产下一子,母子平安。
扩展资料:
桑兰的故事:
1998年友好运动会在纽约举行,这是第四届也是最后一届友好运动会。7月21日的傍晚,长岛拿骚县老兵纪念体育馆里,女子跳马的比赛即将开始,参赛选手正在做着赛前的热身准备。
桑兰的热身动作是Layout Cuervo,中文的叫法是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180度。这个动作在结束时应该是双脚落地,而桑兰却是颈部撞在了垫子上。她当时就躺在上面无法动弹。
虽然很快就被送进了拿骚县医疗中心,后又转至纽约西奈山医院,而且得到著名医生的手术救治,桑兰最终还是因为折断两节颈椎而造成胸部以下瘫痪至今。
意外事故发生后,官方的结论众口一词,绝无二致,全都说桑兰的摔伤是一次意外事故。桑兰本人最初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也是这么说的。
但是10个月后,在离开美国返回中国的前夕,她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的时候,突然改口说,罗马尼亚教练贝鲁撤垫子才是她摔下来的直接原因。
这是她第一次公开讲罗马尼亚教练撤垫子的事情。此后的17年间,她始终坚持这一说法,但是具体情节飘忽不定,变幻无常。除了撤垫子,她后来又加上了教练刘群琳看到她犹豫。
便催促她“别犹豫,冲过去!”的喊话。再到后来,又有了她看到贝鲁撤垫子后,便一边跑,一边摆手示意让他别撤的内容。
非舰载机可以直接用起落架撞阻拦索从而在航母上着陆吗
无法着陆,又或者说这样做只会机毁人亡。
常规固定翼舰载机的减速装置有起落架的轮子和拦阻钩,如果没有拦阻钩仅靠起落架充当减速装置原本就少了以一种停止力。加上起落架是轮式结构,钩不钩得住又是一回事了,勾住了是要前起落架钩,还是后起落架钩?
其实我们应该这样想,为什么当初要独立设计出拦阻钩,而不是起落架充当拦阻钩的作用呢。实际上为起落架增加拦阻钩是完全可以的,只是起落架的布置影响了拦阻钩的设计。固定翼飞机在活塞亚音速时代多是后三点起落架这种布局,基本上可以在后轮上强化给其一个拦阻钩。不过这种设计毫无意义,与独立增加拦阻钩无区别,而且会增加对起落架的维护周期,得不偿失。
二战时期的舰载机多是后三点式起落架布局,这种起落架布局理论上可以不需要独立拦阻钩。
前三点式起落架布局的固定翼飞机多是拥有了较高航速才会这样设计,例如二战时期最快的活塞式飞机DO-335就是前三点式起落架,而当今的喷气式飞机全是前三点式起落架,这对于在后轮安装拦阻钩就不现实了,毕竟两个后轮安两个拦阻钩并不会带来很好的着陆效果,而增加两个拦阻钩无疑会增加飞机的空重。
前三点式起落架不适合在两个后轮安装拦阻钩,两个拦阻钩不平衡力会导致机毁人亡。前三点式起落架布局还是老老实实安装独立拦阻钩吧。
拦阻钩承力方向是与机头方向相反的,是达到最大阻力的设计。而起落架的展开方向不一定与之相反,有可能是收于机身、机翼,扭矩的作用不一定是平衡力,还可能是撕裂飞机的力。
常规陆基固定翼飞机要想在不增加拦阻钩就在航母着陆是不现实的,至于舰载机需不需要独立的拦阻钩要看飞机起落架布局是前三点式,还是后三点式了。以目前的固定翼军用飞机来看,航母降落只能安装独立拦阻钩。没有拦阻钩如果想用减速伞配合也是不可行的,海风的力极有可能给舰载机施加不可控的力极其容易造成事故。没有拦阻钩的固定翼喷气机是不能依靠起落架着舰的。
显然不可以,航母阻拦索是需要舰载机尾钩钩住,舰载机才能短距离减速刹车着舰,起落架即使撞上阻拦索也不能使战机停住。
舰载机与常规战机起落架系统有很大区别,舰载机起落架比常规战机粗壮得多,机体结构也加强很多,所以舰载机一般都比同型非舰载机重不少,当然,除了起落架,还有机翼折叠机构的重量。所以,舰载机是经过特别改造的。
也有非舰载机装有着陆钩,但那是为了防止飞机发生故障冲出跑道,在跑道上设置的阻拦索,这套阻拦索比航母上的阻拦着舰系统简化多了,没有液压气缸等复杂系统,只是一道钢索,使故障飞机能用着陆钩钩住,拉挺战机,而这个着陆钩也不能用于着舰,飞机的结构也未经强化,起落架也未经加强,真用这钩子着舰,飞机会散架。
舰载机着舰程序也与陆基战机不同,很多是反的,比如舰载机着舰时,发动机推力必须开大,以备没钩住阻拦索立刻开加力复飞,起飞和着舰是舰载机飞行员训练的主要科目,特别是各种复杂气象下的起飞和着舰,战术训练倒是排在其后,具有全天候起降能力的舰载机飞行员可真不多,即使美国海军也是如此。非舰载机飞行员没有经过航母着舰训练,着舰是非常难的科目。
即使舰载机飞行员驾驶非舰载机也别想在航母上碰运气着舰,得飞机和人都行才真行。L
舰载战斗机正常降落过程为:飞机先以平行于航母前进的相反方向之右舷飞行,再转弯进入航母尾部,对准甲板跑道后加大油门并放下阻拦钩与起降架,再沿着3.5°至4°线进场着舰,以拦阻钩勾住跑道上设置的拦阻索,阻拦索将飞机拉停,飞机降低油门,着舰结束。着舰通常会有以下四种情况:安全着舰、复飞、逃逸、和撞舰,这四种状况中,复飞占了40%至50%,指的是未接触甲板而着舰失败的情况,这就是舰载战斗机着舰前要加大油门的原因,如果甲板上的四道阻拦索都没能勾住飞机的尾勾,那么发动机就有足够的功率保证飞机成功复飞,然后重新尝试着舰。这是舰载战斗机正常着舰的程序,也是航母上最常见的操作,如果遇到尾勾不能正常释放、燃油耗尽等紧急情况该怎么办呢?下图为舰载机尾勾成功勾住阻拦索的一瞬间特写
航母飞行甲板长度为300米左右,一般仅有100米可腾出用于降落(若为斜角处跑道,约有200米,仅为陆基降落跑道长的1/10),如果飞机发生尾勾不能正常释放、燃油耗尽等紧急情况时为了让昂贵的舰载机和安全着舰,就需要动用航母上的一种特殊设备了,它就是阻拦网。当舰载机即将着舰时飞行员发现了上述紧急情况后立即与舰上联系,航母上的工作人员会立即清空甲板,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设置阻拦网,阻拦网立起来以后飞机进场降落,当飞机冲进阻拦网以后,阻拦网缠住机身将飞机拉停。阻拦网是舰载机着舰的最后一道保障设施,倘若连阻拦网都无法让飞机成功着舰的话就进入逃逸程序,飞行员需要弃机弹射逃生;如果反应不及时,那就会发生撞舰、坠海事故。下图为发生紧急情况的舰载机采用阻拦网阻拦着舰瞬间的动图
企图在航母上降落的路基战斗机与发生紧急情况的舰载机战斗机(尾勾故障和燃油耗尽)无异,再无复飞机会,因此理论上是可以通过设置阻拦网的方式让路基战斗机在航母上降落的。阻拦网虽然是使用柔性材料制成,但是其工作原理依然与阻拦索一样,都是将高速运动中的飞机瞬间拉停,因此存在着飞机受损和发生不可预见情况的风险,毕竟路基飞机不像舰载机那样经过特殊结构加固,因此没有人疯狂到驾驶路基飞机尝试在航母上降落。如果真的要这么做,那么一定是发生两种情况:第一、路基航空兵指挥体系失职;第二、他国飞行员叛逃。下图为正在设立阻拦网的甲板工作人员
题主提到的以“阻拦起落架”达到着舰的办法在现代航母上是不可行的,因为高速运动中的喷气式飞机在强大的冲击力下只有前起落架受到瞬时阻力的话会发生翻滚,造成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和其他不可预知的附加风险。即使是二战时期的直通甲板在阻拦螺旋桨飞机时也不能只阻拦起落架,尽管螺旋桨战斗机的起落架为前二后一的三点式起落架布局,阻拦网依旧要以阻拦机身为主。下图为阻拦着舰时发生空翻事故的螺旋桨战斗机
舰载机降落在航母上,是个高难度的危险活,即便对飞行时长许久的舰载机飞行员来说,也都是如履薄冰,精神得高度集中,来不得半点疏忽,否则,就要出大事了。
首先,飞回老巢的舰载机,要进入环绕航母的环型航线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有些在燃料消耗光之前,还需脱离降落航线进行空中加油,在降落时舰载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地步,本身就非常危险了。
其次,飞行员要放下起落架、襟翼与空气减速板,将机尾的捕捉钩伸出,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母舰上的工作人员指挥飞机降落,会不断地告诉飞行员,离最佳情况的偏差是多少;母舰上的灯光,也会提示飞行员,下降时的角度是否正确。
此外,航母飞行甲板上有3-4道阻拦索,舰载机飞行员须让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应该挂上第三条,倘若挂上前两条,那么下降角度太平,倘若挂上最后一条,那么下降角度太陡了。
最后,在着舰时,飞行员要将舰载机完全压低,既可保证机尾捕捉钩钩住一条拦截索,同时又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做好假如没有挂上拦截索的话,就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加速飞离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再次进行着舰程序的准备。
至于非舰载机,由于没有着舰尾钩,想起落架撞阻拦索,作为军迷个人可以负责任地说,此举根本就行不通,因为这样的话非舰载机等于是自杀行为。
舰载机的起落架特别是前起落架,其强度要求非常高,是陆基战机起落架所无法比拟的,陆基战机因为没有着舰尾钩,用强度不高的起落架撞阻拦索,最终结果就是起落架折断,战机重重地摔向飞行甲板,酿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肯定不行!首先,舰载机是尾巴有个钩,勾住拦阻索,不是用起落架。其次,舰载机起落架有强化,能承受30几吨的飞机“砸”向甲板。如果普通飞机用起落架,第一勾不住,第二强度不够,整个飞机会当场摔到甲板上,直接造成坠机事故,然后失控撞向其他飞机,干掉整个航母
如果不想造成机毁人亡的下场可以试试,阻拦索是针对正常降落舰载机使用,舰载机在降落时通过加强设计的尾钩捉住阻拦索,实现减速着舰。普通飞机如果将起落架当尾钩使,巨大的冲击力将直接折断起落架,然后就等着直接进大海喂鱼。
正常舰载机起降就不多说了,来两个异类看看是怎么通过改进实现在航母上起降的,这两个另类就是U-2高空侦察机、C-130运输机。不要惊讶,真的是这两位大神居然被美国人玩上舰了。
一、U-2高空侦察机
在U-2A基础上改装出U-2G舰载型,装上着舰尾钩(来自T-2A喷气式教练机),安装在尾轮前支撑发动机和机翼安装点机身加强隔框上。然后我们的U-2居然真的可以正常着舰了,主要也是归功于它修长机翼设计,以及超轻材料和滑翔机的设计布局。
二、C-130运输机
同样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用于上舰改装机型是KC-130F空中加油机,全长约29米、翼展约40米,空重34吨。KC-130F完全以陆地起降方式在航母上试验,由于设计上的优势,着舰较为容易。
只要在飞抵航母附近空域高底时降至4米,同时让螺旋桨反转,空载状态只需要80多米的滑行距离即可停稳。如果运载一定的物资,着陆滑行距离约150米。基本可以实现运载11吨物资在航母起降,而且航程可以达到4000公里。
通过上面两款陆地旱鸭子的上舰演示,大家应该能够了解,航母舰载机设计有一套很严谨的流程、方式。不是所有飞机都适合上舰,就算上舰也要有对应的技术手段进行改进,否则用最笨的方法就如题目所示,结果不是坠机就是报废。
螺旋桨飞机还是有可能降落成功的,只要不是太笨重,落下来没啥大问题,至于还能不能再飞起来就看人品了!
喷气式飞机就不要指望了,拦阻索不把你起落架给折断了也得把你机身来个全身解刨,说粉身碎骨是夸张的,但扯散整个机身是基本保证!
岸基飞机上舰必须全面加强机身结构特别是起落架,要知道,在航母上降落可不是慢慢飘下来的,而是真正的坠机式降落,狠狠的拍上甲板的,正常滑行几百米乃至上千米的直接卡死在不到200米的距离,航母降落飞机要承受多大强度可想而知了!
《水浒传》武松打虎,老虎掀得山岗都动了,说明老虎的什么特点
《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实在是一篇关于英雄描写的经典之作。作者对于武松打虎全过程惟妙惟肖的描绘,读来犹如亲历一半。我们既为武松醉醺醺迈步景阳岗突遇猛虎而捏一把汗,也为武松的临危不惧的英勇豪情而油然起敬。
武松在景阳岗下的一家酒店,一口气喝下了十八碗“出门倒“,把一个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英雄豪杰,活脱脱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尽管有店家“三碗不过岗”的规劝,尽管有官府关于景阳岗大虫(猛虎)的警示,可英雄武松却是“艺高人胆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当他突遭与猛虎相遇时,尽管也“酒都作冷汗出了”,甚至慌乱应付对之际,手中唯一的武器——一根哨棒由于击打在树上而折断了,可英雄就是英雄,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武松凭着平时苦练的一身好武艺,灵巧地避开了老虎的“扑、掀、剪”,硬是用一双“铁”拳,生生把猛虎击毙。
书中另一位水浒英雄黑旋风李逵,也在沂岭一人独杀大小四只猛虎,由于描绘的不如武松徒手打虎这样的淋漓尽致,使武松打虎的英雄壮举,千古留名。
古人说的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从武松敢于徒手打死老虎,一方面显示了他的过人胆识,另一方面还是他平时刻苦努力操练“十八般”武艺的必然结果。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只有平时刻苦努力地学习,掌握足够丰富的知识,才能在面对诸如考试、突发事件等,也像武松遇到老虎一样,沉着应对,并最后取胜。